行动 思考 学习

行动 思考 学习

荀子《劝学》曰: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。与其坐而百思不得其解,不如时刻学习提高自己见识。这条建议,恐怕对荀子那个年代的人是大有裨益的。我想那时候的人,能接触的书籍和知识的确不够丰富,社会文化也并不多元化,他们应该有大把的时间来进行思索,所以荀子才号召大家少思考多学习。

而今天的人,处在信息和知识爆炸的年代,各种书籍、媒体、课程、消息、思潮、新闻等诱惑和冲击我们的大脑,我们也坦然与各种信息相处,信不信都浏览而已,不再那么认真。如同我们每天都遇到无数面孔,只是匆匆打个招呼,然后各奔东西。最终,不知道是我们在消费信息还是信息在消费我们。我想若是荀子生于今天,必然会大声疾呼:“吾尝终日而学矣,不如须臾之所思也。” 

过犹不及。还是孔子较为平衡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学与思,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。但在今天,学固然不够,思则更是欠缺。或者说,人在不同的成长时期,应该有不同的侧重。按照爱因斯坦的说法:“过了一定年龄阶段后的学习,会太多地转移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精力。任何一个人,如果学习太多,他用大脑进行思考的机会越来越少,进而就会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。”而孔子以亲身经历现身说法:”吾十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“,他的经历就是一个由学进而思的成长过程。

学习当然是一个好事。但若学习代替了结合自己实际工作和生活而思考的过程,则将会制约自己潜能的发挥,最终不过将自己变成一个会移动的书橱而已。而且,这样还有一个副作用,那就是可能会妨碍人们真正地去行动和成就事情。纸上谈兵,化无数的时间去研究一些从未经历的事情,这的确容易许多。

学,然后思,进而行动。甚至有时候要反过来,先行动,然后思,进而学。或者,同时进行。

我们只有通过真正地游泳才能学会游泳。我们误打误闯趟过两条不知名的河和爬过两座不知名的山,比坐在屋里成天研究地图实在。有时候,迷失,反而会找到自己。因为迷失,我们才去思考,才去学习,才能成长。

人生有两个导师,智慧和后果。我们学习智慧,同时也因后果而思索。需要智慧的提前提醒,但何尝不需要行动从而得到后果贴己的教训。

订阅评论
提醒
guest
0 Comments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
0
希望看到您的想法,请您发表评论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