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拒绝做井底之蛙
荀子《劝学》:”学不可以已……故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;不临深谿,不知地之厚也;不闻先王之遗言,不知学问之大也。” 孟子《尽心上》曰:“孔子登东山而小鲁,登泰山而小天下,故观于海者难为水,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。” 可见一个人的视野可以影响其成长。
儿时读井底之蛙的故事,尝嘲笑那只自傲得可以的小动物,而等到自己长大了,才发现在很多方面,自己就是那只青蛙,甚至自己动手建立那个竖井,开心地打造一个舒适的空间,并自诩为青蛙王子。也曾被一两只不知名鸟儿的描述打搅过心情,也曾怀疑过如此在井底度过蛙的一生是否值得,也曾幻想过走出去看看这个所谓的世界是否真如传说中那么美好……
感谢主,而今我已跳出过很多井,欣赏了很多井外风景,体味了生命的丰富。每次登高山,临深谿,都让我窥探到你藏在这个世界的一些奥秘,而我也就越有信心和乐趣去成长。有时候觉得,人生就是不断跳出一个个竖井的过程。
非常喜欢旧约《约伯记》记载的故事。义人约伯遭受无数苦难而与三位朋友辩论多日未果,后终于直面耶和华神,可神并没有给他解释为什么,而是带他看很多很多神的伟大创造,最后约伯说:“我从前风闻有你,现在亲眼看见你,因此我厌恶自己,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。” 唯有当我们看到大的,才后悔当初为小的纠结是多么地微不足道。
转念一想,恐怕制约我们成长的因素之一便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。文化传统、所受教育、环境影响、自我惰性等等都将让我们在灵命成长方面也是小富即安。当人们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时,恐怕更多是自豪自己的比下有余部分,内心虽有一丝无奈,却何尝没有许多骄傲?
由此可见,若问人生最终的果效如何,标杆的设立就显得很重要了。保罗在《腓立比书》里说道:“弟兄们,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。我只有一件事,就是忘记背后,努力前面的,向着标杆直跑,要得 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。 ”
对,设立标杆!然后向着标杆直跑。所以,应当在我们的灵命修养、个人成长、学习和工作方方面面设立较高的标杆,激励我们去努力。但我们第一步还是需要提升我们的自我意识。也就是说,我们没有必要坐等某天某只鸟来告诉我们蓝天的样子,而是主动去寻求和了解。
那么,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自我意识呢?期待你的分享!